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雄踞华北之巅,俯视中原之境。走进五台山,人们大都以为这里仅仅是一座佛教名山。而生长于此的我却深深知道,在这处传说中文殊菩萨演教弘法的地方,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圣山。
顶如平台的五座山峰,是科学家指认的地球生命演化的见证者,是地层抬升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山体奇景。巍峨屹立的五台,储藏的岂止是自然生命的迁延变化,她同样储存着人类生命在争取解放获得幸福斗争中的铁血故事。
是的,五台山是一座红色圣山。这里曾经是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同时设立过晋察冀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中,边区军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出现过“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悲壮情景。我记得,在台怀镇工作时,下乡途中偶然发现一处墓葬群,其位置在殊像寺至瓦垚村的缓坡上,三十多个墓堆,下面埋葬着的是三十多位抗日指战员,辩认墓碑,有的连名字都没有刻上,但他们的鲜血却永远浸润着这块土地,让人们记住,革命虽已成功,胜利来之不易。
五台山景区,东临河北阜平,西至山西繁峙代县,北连大同恒岳,南毗五台忻州定襄,五百九十六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红色遗址星罗棋布,这些革命纪念地,东南西北中全线连接起一座红色遗址观览区。
以金岗库村为主线的晋察冀军区旧址纪念馆,让人感受着聂荣臻司令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的风采与传奇。就在当时,1939年,边区政府在阜平县成立,两个月后迁至石咀射虎川村的台麓寺。为了配合抗战,鼓舞军民抗敌,同年边区《抗敌报》社在海慧庵成立。古佛寺成为抗敌报印刷厂。与此同时,边区银行、边区粮库设在石咀村的普济寺。
1948年4月,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副主席、任弼时秘书长等率部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后路经蔡家崖、兴县、岢岚、宁武、代县,于4月8日抵繁峙东山伯强村住宿,4月9日冒着初春的寒风,踏着积雪登上五台山,途经鸿门岩,在塔院寺方丈院下榻。毛主席不顾旅途劳顿,抓紧时间召开了当地干部僧尼座谈会,了解了土改情况和宗教民族政策落实情况,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建立山西乃至全国根据地的信心,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朱德、陈毅、彭德怀、徐向前等中央领导也曾先后来到这里,指挥部署了闻名于世的平型关战役,夜袭阳明堡战役等多场战斗。
的确,五台山是一座红色圣山,金秋时节,红叶遍野的时候,更让人想到这里曾经走出过的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党旗颜色的英雄儿女。九十多位烈士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1940年秋天的一日,在汉奸的告密下,日军将隐藏在豆村工作的八区妇救会主任祁白女及全村男女老少集中起来,让人们指认八区区长的妻子(祁白女),要是不说出来,敌人扬言要将80余人统统烧死,危难时刻,祁白女挺身而出,斩钉截铁地告诉日军“我就是区长任来金的妻子,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不要伤害老百姓......”就这样,祁白女惨死在日军的刺刀下,就义时年仅24岁。
令人感动的是,五台山僧侣特殊群体,在国难当头之际,于1941年,五台山佛教协会积极响应党的抗敌救国号召,成立了抗日和尚连,百余名僧侣脱下僧衣,穿上军装,奔赴抗敌最前线。然秀、照廉、照宗、慈音、圣忠、常青......他们中有的血洒疆场,有的多次负伤,而报国之志始终如一,他们的信念是“虽然出家,但未出国;保卫国家,匹夫有责”。
高耸入云的五台山,飘扬着鲜红的党旗。这党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五台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更是一座革命圣山。她博大而精深,在这座山上,不仅书写着佛陀普渡众生的经典,更镌刻着共产党人坚定而真诚的信仰。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永远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让我们在报答党恩的同时,沿着党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
作者简介:安建华,山西五台山人,现任五台山风景区文联副主席,曾有文学作品集《走进五台山》《大山的呼唤》《心灵的朝圣》《圣忠和尚》《佛缘广化》《神僧李祥斌》出版发行,在电视剧《中华情脉》中担任原著、总制片人。系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中华当代名僧居士编委会主任编辑、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忻州市书协会员、五台县作家协会主席。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多次赴各地参展并获奖。二00九年九月二十六日,书法作品《心经》参加中国书协、忻州市委举办的千人写经书法大展,并被五台山风景区永久性收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