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实现疫情防控社会面动态清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繁峙县传出。
当日晚,一路风尘返回忻州的家,已是晚上10时许。随手抓起桌上的饼干吃了几口,她自言自语道,“总算能平平静静睡个安心觉了”。褪去满身的疲惫和倦怠,她早早地躺下休息。
她,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95后”女记者。繁峙疫情发生以来,她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奋战在战疫报道第一线,17个日日夜夜撰写30余篇新闻稿件,记录了繁峙人民同心合力战疫情的一个个温暖瞬间和感人故事,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记者的情怀与担当。她,就是忻州日报记者刘鑫林。
刘鑫林现场采访
“随着疫情实时数据的更新,防控疫情形势更显严峻,而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冲在疫情防控一线,记录疫情防控现场,传播正能量的声音。”刘鑫林说,10月29日上午接到领导安排任务的电话,简单收拾一下行装,下午就动身赶赴繁峙县砂河镇。“原计划10月30日回老家订婚,亲戚也通知了……”然而,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时刻,她出现在了繁峙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说不怕病毒感染那是假话,每天戴上口罩一出门,看到的都是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志愿者。疫情面前,拿起纸笔相机,我顿感能量满满。”刘鑫林说,每一次冒着危险采访,只想把鼓励传达给一线战疫人员,把实情展现给人民群众。
初冬的繁峙很冷,早晚温差很大,直接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氛围感拉满。每一次进高风险区采访,拍摄完,她都要用酒精把自己从头到脚喷一遍,也要把相机里里外外“洗”一遍。
在现场,确实有风险,但如果不在现场,就看不到最真实的情况,那种紧张感是很难体会的。
为了拍一张繁峙县“三出”人员接返工作的照片,她在气温骤降的寒风中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
“每一次采访所在区域都在高风险区,肯定会有危险的瞬间,我都尽量做到小心再小心。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快真实客观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出去。”刘鑫林说,只要有条件,我仍然坚持尽量现场采访,没条件就电话、视频采访,虽苦犹甜,很感谢这份职业。
在疫情的“追赶”下,她平均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白天采访结束后,晚上整理素材,连夜撰写稿件,第二天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志愿者在行动》《民生保供点协力战疫情》《默默地奉献使命的坚守》《繁峙县全力攻坚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记录了繁峙战疫的动人瞬间,坚定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每次采访结束,我都想第一时间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第一时间告诉大家最真实的情况。”这是参加新闻工作三年多的“95后”记者刘鑫林参与抗击疫情时最切身的体会与感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