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广州美食多是公认的,这凤城又是哪座城市?很多人都不知道,凤城指的是顺德。这句谚语形成于明末清初,大意是说顺德是粤菜的发源地之一,不仅以美食闻名,而且大厨辈出。
我曾看过《寻味顺德》的纪录片,30多个顺德人的人生被融进了近百道顺德菜当中,缓缓道来。满屏的馨香馥郁,让人食指大动的同时也被那些故事深深打动,从此在心底烙下一个深刻的顺德印象。
这部纪录片说起来和《舌尖》也是有渊源的,都是同一个导演。不过,《寻味顺德》的豆瓣评分更高,我想那是因为顺德真的是一个美食遍地的神奇地方吧。
若你以为顺德只有美食,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还有“中国最美村镇”——逢简。
逢简究竟有多美?
提到最美村镇,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乌镇、周庄……精致典雅的江南水乡,在烟雨朦胧中展露自己黑白极简的美,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数千年的历史凝集于每一片瓦、每一座桥之上。逢简也是水乡,它代表了岭南的水乡文化。
虽然有着“岭南周庄”的美誉,但逢简更加朴实无华,不加粉饰。在这里,你看到的是悠长的河岸、苍翠的古树、宁静的家园,水乡的温润和惬意像一层保护罩围绕在你的周围。
历史上的逢简经济十分发达,是顺德最早有人聚居的地方之一。仅从明代八景的确立,以及“小广州”之称,便能印证昔日顺德逢简的繁华。小小的村落曾经诞生过13位进士,60多位举人。如今,逢简仍然守着漫漫历史风尘,将自己的美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人们。
逢简的美,有几个关键词。
其一便是水。广州的水并不少,但像逢简这样绕村水道多达十公里有余,辖区水道达二十八公里之多的寥寥无几。在阳光晴好的日子里,整个逢简水光接天,碧波荡漾,河道曲折迂回,给人一种看不到尽头的感觉。
由于河网纵横交错,人们出行都喜欢以小船代步,古村内随处可见小船。有些已使用多年,满是风吹雨打过的痕迹,但仍然在船家的手里稳稳当当地将每一位客人送到目的地。
得闲坐在小船之上,船家慢慢划着桨。黄昏的太阳将并不耀眼的金色光芒洒在河面上,周围的景色完好地投影在河水中,几乎让人分不清岸上水中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
绕村行进,逢简的人们或是闲适的散步,或是坐在石椅之上享受阳光。无论年轻人还是老人,都将自己的小日子过的有声有色,令人艳羡。
大部分时候,这里的水很静,几乎看不到流动,大概也是为了迎合古村的节奏吧。人生不过匆匆几十年,何必争这一分一秒。何况这里这么美,多停留一会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既是水乡,第二个关键词自然是桥。
逢简水乡内有大小的石桥30多座,其中最能见证当年水乡集市繁华的三座石拱桥为明远桥、巨济桥和金鳌桥。
始建于宋朝宝庆年间的明远桥,是中国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桥之一。远远看上去,桥体犹如一轮飞虹横跨于水面之上。红色砂岩结构使得整座桥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依然岿然不动。
走上明远桥,细看桥栏石板上刻有各种图案,桥两边的柱头雕有很多石狮子,模样煞是可爱。
除了石桥,逢简村里还有独木桥、钢板桥、现代虹桥……各式各样的桥架于水面之上,方便人们的通行,同时也成为了赏景的绝佳之地。
第三个关键词,便是宗祠。
逢简有着漫长的历史,虽然大多民居建筑已经变成了普通的两三层小楼,但村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祠堂。细看这些祠堂,都是非常典型的广东传统祠堂。开间进深、高粱深檐,无一不显露出逢简曾经的富庶与荣耀。
建于明代的刘氏大宗祠就是代表之一。
位于村根大街的刘氏大宗祠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这个刘氏据传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
整个宗祠设计简洁大气,但细节处又十分精致。即使过去了多少年,还保留着原始的韵味。
满满大户人家的气质,难怪是王侯之后啊。
还有一座宋参政李公祠也很特别,位于逢简明远塘头街。
祠内供奉的是宋代进士、浙江行省参政李仕修。李仕修当年为逢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持修建了明远桥、巨济桥等五座石桥,造福乡里,因此深得后人敬仰。
最后还有一个觉妙净院,也是逢简的关键词之一。高大的建筑体量,让你在村中很容易就能发现它。
觉妙净院始建于1852年,原为李姓祖屋,旧称“胜乐庵”。从名字大概就能看出来,这里既是女子的道场,也是出家女子的佛教学院。
走近觉妙净院,能听到诵经声不断,让人瞬间心神安宁。
觉妙净院内有藏经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等等,建筑看上去都很新。
这是因为净院在60年代时被毁坏,后来港澳华侨及内地善信鼎力集资,又在原地重建,1997年扩建。所以今天的觉妙净院还很新,每到佛诞、观音诞,香火鼎盛。
这便是“中国最美村镇”逢简了。它是岭南人,也是无数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水乡。它远离喧嚣,将旖旎南国水乡风光优雅地展示。这么美的地方,真的不能错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