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静在进行宣讲。 本报通讯员摄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五年工作时,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部分进行阐述,设置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3月16日,一场“回望医学院”主题活动在山西医科大学校园进行,山西白求恩医院70余名一线医务工作者重回象牙塔,重温立志学医的初心使命。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杨晓静结合自己参加全国两会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接地气”的理论阐述和“冒热气”的身边事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传递到一线,报告厅中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联系工作实际,杨晓静就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卫生健康相关的重要表述进行解读:“在对今年政府工作建议时,提到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报告字字千钧,句句关乎民生福祉,民生情怀满满。”
2011年调入山西白求恩医院后,杨晓静一直在重症医学科工作,在医院最后一道防线上,她日复一日地监测、治疗、守护着最危重的患者,为危重患者点燃生的希望。回望三年抗疫,杨晓静同大家回忆着攻克的一道道难题。她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的价值理念。在淬炼的伟大抗疫精神中,医务工作者赢得了信心,更有底气、更有斗志筑起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屏障。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防控阶段,我们要充分总结经验,补短板强弱项,全方位保护人民群众健康。”2022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重申了依托医联体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全国两会前夕,杨晓静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的转诊治疗中,部分患者对基层卫生医疗水平和资源的可靠性,以及转移中的很多环节和因素都不够了解。完善分级诊疗体制,强化运行机制建设,成为杨晓静带到全国两会的第一个建议。
“日常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分级诊疗制度对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性,既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的梦想,也缓解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对守护人民健康、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作用。”杨晓静和大家分享,当前山西白求恩医院在完善分级诊疗上走在前列,辐射带动省域医疗整体提升,“让基层医院接得住、留得下、看得好患者,逐步形成‘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和康复模式,是我们继续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听了杨主任带回来的全国两会精神,我们知道了党和国家不仅关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关心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医院检验科党支部书记韩信强说。“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本职工作,下到基层一线,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姜美妮表示。
“医院是护佑生命的战场,我们每一个人就是护佑生命的战士,敬畏生命,保护人民健康,就是我们践行生命至上、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杨晓静说,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将继续宣讲好全国两会精神,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鼓与呼,让老百姓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记者杨文俊
分享到:
【学习先进典型 凝聚奋进力量】二○二二“山西最美残疾人”、武乡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姜艳明:青春无悔献特教
山西日报  03-31 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