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精彩画卷。”这是了解雷茂端的人对他的评价。
雷茂端是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致力旱地林业研发40余年,发明了旱塬特色产业——米槐产业,带动发展200多万亩,使数十万山区农民、一大批旱塬山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近百项荣誉,并3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雷茂端回忆,沟东村三面环山,土地不是在山上就是在岭上。村里早先以种植小麦为主,但一亩地只有50多公斤的收成。贫穷,就像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沟东村村民的头上。当时还是沟东村村委会主任的雷茂端立志要改变沟东村的贫困状况。
经过考察,雷茂端发现国槐特别耐干旱、耐贫瘠,又了解到国槐的花蕾——槐米在医药、保健、化工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于是他跑遍了全国30多个省份,研究了十几万株国槐树,终于成功培育出米槐新品种——双季槐。
“双季槐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槐米,亩收入可达四五千元。同时,双季槐生长旺盛,根深叶茂,特别耐贫瘠干旱,有着比国槐树更为理想的生态绿化效果。”雷茂端笑着说,就连省科学技术厅出具的科技成果鉴定结论也认为,该项目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011年,雷茂端担任沟东村党支部书记后,建议在沟东村进行双季槐种植。面对群众的质疑,他向大家承诺:“树苗不要钱,技术由我管;挣了大家享,赔了我承担。”就这样,在雷茂端的带领下,沟东村一鼓作气种植双季槐3800亩。村民雷元波高兴地告诉记者:“短短4年时间,我们村人均年收入很快上升到1.7万元,比种植双季槐之前提高了近20倍。村民们买了车、盖了房,有的还在城里买了房子呢。我们村由贫困村变成致富的典型村。”
变化的不仅仅是村民的钱包“鼓了”,村里的环境也美了。过去的荒山秃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象。天空变蓝了,空气清新了,降雨量明显增多,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可以说,米槐产业的发展让沟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雷茂端所在的三路里镇其他的9个村,也都纷纷跟着雷茂端一起干,并相继脱贫,阔步走在致富的大路上。
此时,雷茂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米槐产业发展中。办培训、搞调研,入农户、下田间,他忙得不亦乐乎。对特别困难的山村和农户,雷茂端送苗上门,不收分文。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正当刚刚走上致富道路的贫困农民沉浸在双季槐带来的幸福中时,双季槐米却因为芦丁含量偏低导致价格大幅下降,从每公斤40元骤然降到7元,一个充满希望的产业一下子滑到了低谷。槐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有的人撂荒,有的人砍树,米槐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那段时间,我每天睡不着觉。如果双季槐产业没有转机,多少农民将会重新回到贫穷的深渊。”雷茂端马不停蹄跑到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全国大药材市场深入研究市场动向,决定启动新一轮的高芦丁米槐研究。老伴儿望着他心疼地说:“他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三伏天顶着炎炎烈日搞试验,一干就是六七个小时。汗水模糊了双眼、湿透了衣衫,一条毛巾挂在脖子上还得时常拿下来拧拧水。几天的工夫,身上都要脱掉一层皮。”
在心血和汗水的浇灌下,雷茂端终于成功培育出全国芦丁含量最高的米槐新品种。这一次,大家没有丝毫犹豫,继续跟着雷茂端轰轰烈烈地干起来。2021年,沟东村人均槐米单项收入2万元,2022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元,近年内将突破5万元。
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雷茂端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提的建议是发展米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前,雷茂端又来到让人心旷神怡的米槐基地,举目四望,峰峦叠翠,沟壑凝碧,绿色正演奏着一曲曲动人的旋律,正谱写着一首首崭新的乐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