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3月2日,惊蛰临近,山西昔阳大寨村还未迎来如潮游客。疫情反复之下,大寨发展承压。不过,全国人大代表、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并不颓唐。她说,大寨趁此机会梳理发展思路,努力突破产业瓶颈。
郭凤莲,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4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6届全国人大代表。几十年间,她始终聚焦中国乡村,为中国农民代言。
从上世纪60年代能文能武的“铁姑娘队队长”,到上世纪90年代带领大寨人闯市场的当家人。郭凤莲修炼出“不和历史赌气”的智慧,也努力更新着见识和观念。
疫情反复之下,大寨景区不时关闭,旅游产业缩水严重。不过,郭凤莲从未放弃奋斗。她说,大寨以前从“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困境中站立起来,解决了吃饭问题。如今,大寨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基本农田划线以后,大寨发展产业迫切需要土地。
在调研中,郭凤莲发现,在此前的脱贫攻坚和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农民通过易地搬迁、自主购房等进城落户,但是仍然保留原有农村住房。部分农村出现“夏天回村居住,冬天进城过冬”现象。
“很多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外流、房屋破败,造成大量资源闲置。与此同时,农村发展产业空间受限。”郭凤莲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传统古村落、特色民居等予以保护,其余该拆除的拆除”,利用转化土地发展产业。
针对上述问题,郭凤莲建议更高层面推进农村闲置资源整合,充实农村发展后备资源。
与此同时,郭凤莲强调,中国人口众多,“饭碗”问题必须重视,“一定要种好粮食”,守好土地红线。
不久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提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数十年来,大寨一直坚持集体经济模式。经过时间的沉淀,郭凤莲认为,没有村集体的权威,要让农村富裕还是很不容易。目前一些富起来的农村,如果没有集体经济,还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郭凤莲说,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抗风险能力才能提高,村民才有依托,也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近几年来,大寨携手周边村庄建立联合经济体,在解决就业,消化农产品、原材料等方面成效明显。
从1992年创办第一家村办集体企业大寨制衣厂至今,大寨集团已扩展至建材制造、旅游开发、饮品加工等多领域。2020年,大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人民币。
郭凤莲介绍,前些年,大寨主动退出煤炭、水泥等粗放产业,转而通过资源重组,联合其他企业投资开发“大寨”品牌,产品涉及酒、醋、面粉、杂粮、核桃露等。
有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大寨人享受福利更有底气。如今,大寨村的老人可享受养老金、企业分红,孩童在村内就能完成小学、初中学业,升入大学每年都有奖学金。村民全部实现合作医疗。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大寨旅游业承受重压。郭凤莲表示,去年,大寨旅游收入同比减少50%,旅游从业人员损失很大。今年也受到临近地区疫情影响。
不过,大寨之所以是大寨,就在于它“百折不挠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郭凤莲说,疫情之下,大寨借机梳理发展思路,探索产业转型方向,以期突破产业瓶颈。(记者 李新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