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偏僻的山区家乡宋家沟村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行的视察。那天,总书记冒着蒙蒙细雨在宋家沟村察民生、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和宋家沟的父老乡亲拉家常、话农桑、筹远景、谋富路。走家进院察看村民们脱贫攻坚成果,共同谋划长久的幸福路。
当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宋家沟村由原先一个破烂小山村凤凰涅槃地蝶变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经历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棵树广场上向乡亲们发出“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从此家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再一次开启了脱胎换骨山乡巨变的辉煌历程。
循着总书记在家乡踏过的足迹,感恩总书记亲切暖心的话语,心底里回响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我的思绪不由得拉回到儿时家乡的穷貌旧颜中,与现在家乡的富貌新颜交织在一起,一种换了人间的感慨活泼泼地浮现在我的脑海,心头油然而生“家乡巨变话恩情,紧跟党走加油干”的豪情壮志。
在宋家沟公社初中读书时,我跟着父亲住在他工作的单位——食品站的宿舍。宋家沟村是公社所在地,公社办公的地点是土改时没收的村里一户地主家的大院。全村仅有两条街道,主街两旁分布着公社、邮电所、供销社、信用社、食品站、兽医站、农机站、粮站、卫生院等单位,大小不一的单位和村民们的住房混杂在一起。薄石板铺成的小路拥挤窄憋,房屋椽破瓦烂,街道污水横流。每天出村上山放牧的羊群和下田干活的牛驴经过之处,黑色的粪便布满街道。靠着主街右侧的两排房屋后边还有一条狭窄的黄土小道,小道旁是生产队里建的几排畜圈,畜圈外就是大片的山梁农田。村子通往县城的方向横亘着一条两米多深的壕沟,壕沟上搭建一孔石拱桥。大雨天气山洪爆发时,从山沟里冲出来的洪水夹杂着柴草泥沙顺着沟道流到离村二里外的河中。
虽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但在我的印象中,家乡宋家沟只是比周边村庄稍微大点,机关单位的房子稍微比村民们的房子好一点的一个村子而已。出来进去的村民们一个个面黄肌瘦,驼背塌腰,破衣烂衫,就连那些吃“公家饭”的干部也是人人一身灰黑蓝服装,只是面目收拾的比村民们干净一点。地里的庄稼清一色的玉米、莜麦、土豆、谷子、黑豆、胡麻,老百姓一天三顿离不了早上铜铃铃(玉米面窝头),午饭灰绳绳(莜面饸饹),晚上黑糊糊(黑豆炒面土豆稀饭),就连学校念书的孩子们在食堂里吃的饭也差不多是这老三样。虽在那饥荒饿人年代没有发生过外出讨饭等丢脸面的事,但是村民们也没少吃过国家的救济粮。家乡父老有时端着粗瓷大碗,蹲在村边的大柳树下,边稀溜溜地吸着清的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稀粥,边叹息着说:“种了半辈子地了,年年打的粮食连自己的肚子都喂不饱,真是丢人啊!”
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到家乡的那年,宋家沟村作为公社所在地,率先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家乡父老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爆发式的解放,他们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一滴汗珠摔八瓣,在贫瘠的土地上浇灌出了丰收的富足。田产到户的第一年,地还是原来的地,人还是原来的人,地里的庄稼好像卯足了劲似地发芽、生根、拔节、抽穗、结籽,迎来了多年未见的大丰收,家家户户空瘪的粮囤里溢出了几十年来从没有过的喜乐欢庆。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吃饱了肚子的家乡父老紧跟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甩开大步,向着小康富裕的生活欢快地迈进。
家乡由于地处贫瘠山区,受山高风硬气候寒冷和十年九旱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制约,一直以来,乡民们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匍匐在坡沟峁梁上辛勤劳作,但他们生活的最大变化也仅仅是由吃得饱到吃得好,连年丰产的粮食除过自己食用外换不来几个活泛钱。遇孩子上学、老人生病、起房盖屋需要用钱时,往往捉襟见肘。有时一场意外事故就能把一个家庭积攒多年的积蓄掏空,甚至落下一屁股饥荒,重新陷入到贫穷的“泥沼”。家乡所在地岢岚县因山高沟深、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等各种因素的束缚,一度被外人戏称为“可怜县”,头戴“国定贫困县”的帽子憋屈了好多年。
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号角吹响,宋家沟村被县里确定为扶贫异地移民示范村。家乡人民再一次积极行动起来,请来中国乡建院的设计师对村子里的土地、旧房、新居、景点进行了规划,通过扶贫资金投入、产权置换、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方式对整个村子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改造后的新农村破房烂屋不见了,污水横流隐身了,一幢幢仿古宅院建起来了,一座座蔬菜大棚冒出来了,一处处景点亮起来了,一家家商铺旺起来了。村标、广场、村史馆、浴室、公厕、路灯、停车点插花式地分布在村里的街道上,旅游景点、蔬菜大棚、花木苗圃、养殖园区、厂区......绘成了家乡的一幅幅靓颜新貌。
家乡变好了,也变美了。周边村的移民搬来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涌来了,古朴的乡村红火起来了。
宋家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看着眼前的变化,喜上眉头,乐在心头。他们感党恩,跟党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扑下身子继续向着幸福的日子往前奔。近年来一口气摘下国家3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魅力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诸多荣誉,成为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形的一个熠熠生辉的明星村。
古街长长,脚下是潺潺流水,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灰色砖瓦、古朴宅院,院门口的屋檐上挂着红灯笼。古街两侧,有商铺林立,也有民居错落。青石板街上,游人摩肩接踵,乡居民宿里食客如云。广场上清风吹过,歌声四起,舞曲悠扬,乡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宋家沟三棵树广场上,刻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墙壁,已经成为游人必到的“打卡”点。还是这片土地,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温暖下,家乡宋家沟人活成了一道“风景”。经过蝶变的宋家沟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古朴、宜居、宜业、宜游,堪称“美丽乡村”的典范和样板。
作者简介:白建平,笔名清水浅白,山西省岢岚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在各大报刊以及文学公众号有文学作品发表。在各类媒体征文活动中有作品获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