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采访技巧(四)

  • 发布时间:04-23 20:03
  • 新闻来源:
  • 责任编辑:王婧

    四、采访之前如何找准角色定位


    很多电视新闻节目会因为一些新闻主持人的出镜采访而增色,但是也有因其现场的表现大失水准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现实的情况是:在新闻节目主持人承担现场记者所应承担的角色中,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当好记者,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适合出镜。而在新闻节目主持人实地采访过程中,电视新闻节目的成功与否,同出镜主持人内在的新闻品格和临场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同样,一个出镜主持人对自身职业角色的准确定位也是需要在这两方面内外兼修的。  

    那么,一个出镜采访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从而为自己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呢?


    (一)要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每一新闻要素都必须真实。采写、编稿不能漫不经心,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虚构杜撰。”主持人在现场的叙述与现场的音响实况融为一体,会让观众感到真实可信。

    比如,我在大四实习期间曾做过一次介绍市内各大商场最新动态的报道,节目录制前,我感觉现场噪音过大,于是清理了商场的人群,让现场尽量保持安静,节目播出后,询问朋友们对这次节目的评价,却听到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你们是不是要等到商场下了班才去采访,要不然怎么一个顾客也看不到呢?”

    “语言很流利,晚上背了大段的解说词吧?”

    由此,我更加体会到真实感对于节目的重要性。在许多情况下,受众对现实场景的认同感比看口头播报要高得多。主持人在镜头前向观众现场讲述事件的经过、现场的气氛、以及自己的感受等,同样会大大增强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作为一名记者型节目主持人,我们大都品尝过到现场去采访的艰辛或欢乐,只是没有用摄像机记录下这最初的体验。我们往往习惯于将各种体验整理成理智而有条理的语句,并以贯有的端庄姿态在镜前播讲,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错过了很多展示个性的绝好机会,想想真是可惜。 

    说到这儿,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在电视上曾经看到的一幕:当全国的军民掀起抗洪热潮的时候,去抗洪前线采访的主持人倪萍穿着肥肥大大的军裤坐在战士们中间,略显疲惫的脸上显然缺少了往日里在演播室里的神采。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主持人倪萍在我这个普通观众心中的形象才有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我甚至体会到她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所流露出来的坚定,朴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要有较强的现场感。


    外景主持人在现场进行描述,要求观察仔细、采访具体,注重情景交融,给人形象鲜明的感觉。比如去年甘肃教育电视台播出的一档关于《违规办学坚决取缔》的新闻,外景主持人一出现场,就对学校所在的环境进行了描述:学校建在一处居民区的巷子里,肮脏破败的校舍、随意搭建的教室,还有每天中午要容纳300多学生就餐的简陋食堂,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们的运动场地———凹凸不平的地面和眼看要掉下来的菜场大棚。真实的画面再加上主持人的现场解说,直观地让观众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为了多收学生,学校在原本就局促的场地里,又违章搭建了两间教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怎能不让人担忧。

    出镜主持人的详实介绍和深入采访,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了观众对违规办学行为的谴责及对民工孩子读书安全问题的关注。


    (三)要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一种亲切感。


    在你要提问之前,应该先有个准备,一般来说,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与采访对象闲聊几句,以此来松弛现场气氛,使对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之后可以借助某种中介,将两人的距离拉近,比如一些地域上的,家庭成员,爱好抑或其他方面的一些共同点、相近点,这样就会建立朋友般的亲近感和信赖感,这对消除被采访者的心理戒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再者,提问之前,对问题的筛选和表达,一定要符合采访对象的学识范围,换句话说,要用较通俗的语言表达出你的意思,深入浅出,尽量避免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词汇。

    敬一丹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做过一期《在沙漠边缘》的节目,她采访的对象都是一些从未见过摄像机的边远山区的人们,很自然的、朴实的山区人和电视台的记者之间总有一道天然的心理距离,在采访开始之前,她对心情紧张的厂长说:“您用手拿着一支笔吧。手紧张得没地儿放的时候,拿着笔就会自然放下了。当面对一位农村妇女、一位孩子的母亲时,敬一丹有意识地通过语言和采访对象建立起平等、亲近的关系。她在后期的采编手记中写道:“我总不能问一个农村妇女:荒漠化对你家生活状况有什么影响?而是从她孩子的名字叫‘沙沙’问起。”她问:“这孩子叫什么?” “叫沙沙。”听到这名字,敬一丹装作没听清的样子又问了一遍,并示意摄像机开录。这位孩子的母亲很自然地说“进门是沙,出门也是沙,就叫个沙沙。”

    由此可见,在初见面的最初几分钟里如何打破尴尬、紧张的气氛, 对整个采访是否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至关重要。主持人要把采访对象当成自己的朋友,树立一种亲切感,比如,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小小的幽默等等都能使被采访者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并进入佳境。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主持人应做到既不盛气凌人也不低人一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和平等的交流。主持人在采访时如能以亲切示人,营造一种和谐的采访气氛,就能使采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