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保存完整的石家花园、关帝庙、观音庵等古建筑;有斑驳深邃的古代碑碣、曲折回旋的备战地道、景色优美的小陶然湖;有号称“中华第一斜深井”的小河深井……不久前,记者来到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义井镇小河村,被这里集厚重与深邃、古朴与凝重于一体的历史人文景观深深折服。
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小河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阳泉市首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革命活动家石评梅的故里。作为山区农村,因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等原因,过去的小河村村民只能靠天吃饭。为了过上幸福日子,多年来,该村村民发扬战天斗地的精神,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挖掘两方面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小河村,有一眼主巷道平均高约2.5米、宽约3米、深736米,平均坡度近30度、垂直深度394米的步筒斜井,它就是被称为“仅次于红旗渠的水利奇迹”的小河深井。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解决吃水难题,该村村民历经8年时间,用双手一镐一锹地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出小河深井,不仅填补了我国石灰岩上人工开凿斜水井的空白,也为广大山区寻找地下水源提供了样板。正是深井的成功开凿,彻底改变了小河村的面貌。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近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应保尽保这些散落在三晋大地的文化瑰宝,在系统完整地保护传承和丰富增厚传统村落文化内涵的同时,不断提升村集体造血和村民增收致富能力,激发了村庄生命有机体的自生迭代动能与活力,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小河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河道等区域,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问题,建起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红白理事、文明宣传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此外,每年组织开展美好家庭和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选树榜样典型,鼓励村民向美向好,生态宜居已成为小河古村的一张新“名片”。
为了让古村焕发新貌,小河村在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打造村级“全域游”,激活“美丽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该村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规划了文旅产业集群项目,重点建设30个民宿院落,将整个古村打造成为历史遗产保护完善的高端民宿乡村旅游示范村落。目前,部分民宿改造工程已开工。在发展旅游新业态方面,该村率先在阳泉市启动“文化夜市”,打造“夜市、夜展、夜食、夜秀、夜宿、夜景”六大主题消费场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现在村里有多家农家乐、民宿、小吃店,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小河村社联合党委书记周向阳告诉记者。
如今,文明乡风在小河村劲吹,旅游产业更是发展得红红火火,这座古老的村落正以崭新面貌开启新的征程。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李京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