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还有来自山西的TA们

  • 发布时间:10-28 08:50
  • 新闻来源:山西日报
  • 责任编辑:潘鹂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侯琎报道 一封回信,提出殷切期望;一张汾河美景图,记录“一泓清水入黄河”;3件山西博物院的珍贵文物,通过显示屏展示独特魅力;一群憨头憨脑布老虎,源自非遗中的“中国第一虎”……在北京展览馆,这些有着不同精彩的展品有一个共同点——来自山西。

      金秋十月,“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火热进行。除了地方展区中的山西单元,还有众多“山西元素”光荣地出现在中央综合展区,向全国观众讲述山西故事。

    一封回信与签名雪板

      “翊鸣同学:你好!来信收悉。你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奋勇拼搏、超越自我,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向你们表示祝贺!为你们点赞!你在信中说,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到很幸运。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这是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这封回信与苏翊鸣登上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领奖台的照片一同展出,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自信开放的新形象。

      北京冬奥会上,17岁中国小将、山西运动员苏翊鸣“翊鸣”惊人,夺得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以及大跳台金牌,成为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展柜之中,苏翊鸣签名雪板也吸引了众多目光,将大家的思绪又带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冬奥世界。

    时代楷模

      “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在中央综合展区,观众认真观看3位来自山西的“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张连印,山西左云人,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将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2003年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即使身患癌症,依然奋斗不止,18年来,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培斌,山西阳高人,生前系山西省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龙泉镇司法所原所长。2015年10月,李培斌因连续多日加班工作,突发疾病因公殉职,年仅50岁。在近30年的工作中,他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成功调解上千件民事纠纷,制止上百次群众性械斗,有效防范化解了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

      肖文儒,山西朔州人,现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一直从事矿山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救护队员做起,练就了精湛的矿山救护技术、高超的应急救援本领,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矿山救援指挥专家。

    一泓清水入黄河

      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单元,“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汾河好风光成为所有照片中亮眼的一幅。

      山西人的母亲河——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全长700多公里,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滋养了全省1/4的土地。随着近些年对汾河的综合治理,沿岸生态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从2017年始,我省全面打响了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先后制定出台了《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对汾河流域污染治理发起强力攻坚。

      2019年,汾河入黄断面水质率先退出劣Ⅴ类;2020年6月,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2021年,又全部提升至Ⅳ类水质以上。汾河水质三年实现三个跨越,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天镇保姆

      “培育推广劳务品牌,助推劳动力转移就业。图为2020年7月,山西省天镇县为参加家政技能选拔赛的‘天镇保姆’进行技能培训。”在中央综合展区,一张介绍“天镇保姆”的照片尤为温暖。

      大同市天镇县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天镇县充分挖掘妇女劳动力资源,倾力打造“天镇保姆”品牌。2019年,“天镇保姆”品牌入选该年度全国“人社扶贫典型案例”,走出了一条家政服务劳务输出的特色脱贫路,其就业足迹遍布京津、苏浙沪等地,成为家政服务领域的“金字招牌”。

    3件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

      “隋彩绘骆驼俑、北朝四面佛龛石造像塔和唐六曲花卉纹金杯,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在“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单元,今年故宫博物院开年大展“何以中国”展览以互动显示屏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十年来文化建设领域的重大成就。山西作为文物大省,自然少不了展示风采。指尖滑动,显示屏上就会出现隋彩绘骆驼俑、北朝四面佛龛石造像塔和唐六曲花卉纹金杯这3件来自山西博物院的珍贵文物。

      今年1月-4月期间,“何以中国”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29家博物馆共同举办,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呈上文博工作者们对于“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此次展览聚焦中华文明长河的“源”“流”“汇”:从源头出发,一路奔流融汇,终成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浩荡洪流……分别将文明起源、传承与发展连为一体。此前,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曾携这3件馆藏文物在央视《国家宝藏·展演季》文物特展亮相。

    《云冈石窟全集》

      同样在是文化建设单元的展示墙上,一套完整的《云冈石窟全集》与地方展区山西单元展出的云冈石窟3D打印作品呼应,组成“文化山西”最强代表。

      1500年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饱经沧桑,部分造像残损严重,面临着逐渐消逝的危险。对此,从2013年开始,云冈石窟研究院携手青岛出版集团,以图像学的理念为这些造像留下一份完备的视觉档案,对濒危艺术杰作进行一次抢救性的系统记录,将历史上、国内外对云冈石窟所有的研究成果予以梳理、总结,对最新考古成果及时公布。

      整个出版工程历时近7年,共20卷,用图12710张,收录造像59265身,编号洞窟45个,为国家保存了一份迄今最完整、最权威的云冈石窟影像谱系资料,不仅填补了我国云冈石窟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还代表了“云冈学”研究的新高度,是提振民族志气、不断树立文化自信的新成绩。

    黎侯虎

      圆鼓鼓、胖墩墩,憨态可掬,又不失威风凛凛。进入“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单元前,在数米高的展示墙上,一排昂首站立的布艺小老虎成为红色墙面上醒目的“小卫士”。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黎侯虎。

      黎侯虎来自长治市黎城县,因黎城古称“黎侯”,故名“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民俗,经过3000年历史演变,逐步完善定型于集故事、草编、刺绣、剪纸、书画于一身的独特造型,被誉为“中国第一虎”。2019年11月,黎侯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是农历壬寅虎年,黎侯虎又火了一把。

分享到:

相关新闻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走进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央视新闻客户端  10-27 21:08


幸福的题

幸福的题

长江云APP  10-27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