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牢记嘱托 山西答卷
白马寺为衬,龙马湖为舞台,备受瞩目的2022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在晋城市开幕;齐聚黄河之滨,论大河之道,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峰会在临汾市云丘山举办;相约关公故里,共襄文旅融合,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将在运城市举行……金秋时节结硕果,文旅融合正当时。
2022年的9月,多场重磅文旅盛会在山西省各地开展。这是我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围绕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奋力开创文化事业繁荣、文旅业态丰富的新局面,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9月14日晚8时,2022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在晋城市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龙马湖拉开帷幕资料图片
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峰会在临汾市云丘山举办图片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多业态融合打造文旅康养样板
中秋时节,凤城迎来一场盛会——2022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这是晋城市连续第三次举办的全国性康养大会。
三年来,晋城市坚持把建设文旅康养样板城市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市康养产业发展标杆;抓好王莽岭、炎帝陵、皇城相府、大阳古镇、太行洪谷等大景区建设,打造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片区;加快形成“一核示范带动、两环串珠成链、十片交相辉映、百村星罗棋布”的文旅康养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的传播力和美誉度。
省委书记林武指出,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发展康养产业,山西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和。展望未来,山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全国重要康养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构建全省域大健康、大康养、大文旅格局,推动山西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
近年来,山西康养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康养事业发展成绩亮眼,呈现出多点开花、多业态共融共生,北方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呼之欲出。在距陵川县城40公里的王莽岭脚下,美丽的锡崖沟村坐落期间。乘坐旅游观光车,沿7.5公里挂壁公路前往锡崖沟村,一路风景秀丽,满眼墨绿。“避暑胜地”五台山,极高的海拔让台顶终年有冰,所以盛夏仍不见炎暑盛。今年荣登央视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美景,接天莲叶与映日荷花浓烈相遇,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桑干河露营地里,吹着清风可以望见白云,伴着鸟鸣可以嗅见花香,在树荫下纳凉,在星空下仰望,一半是山川湖海,一半是烟火家常……这便是美丽的山西,而这些只是众多美景的缩影。
此外,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晋享清凉·活力一夏”为主题,在石家庄、长沙、武汉、广州、成都、重庆等地,举办多场文旅推介会,全方位推介山西特色文旅资源和线路产品,展示清凉山西的魅力。
旅游公路串起一路好风景资料图片
旅游公路成展示山西最好窗口
“旅游公路穿梭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太行之巅,连通起了98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覆盖270个非A级旅游资源。”近日,在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交通运输厅专场上,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新闻发言人介绍说。
2018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建设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把山西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总动员令,提出用10年时间建设旅游公路1.3万公里,构筑“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全域旅游格局。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累计建成“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示范段28个2700公里,同步建成慢行步道483公里、驿站59个、观景台103个、房车营地36个。
临汾作为“黄河板块”的核心区,近年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
9月17日至19日,由世界旅游联盟、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峰会,在临汾市乡宁县云丘山景区举行。
“本届论坛旨在与时代对话、与世界对话,讲好黄河故事,为黄河文化注入时尚元素,唤醒黄河文化基因,点燃黄河情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河文明交流平台。同时,本届论坛对于提升‘黄河之魂在山西’品牌影响力、助力山西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贵表示。
旅游公路串起一路好风景,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3个“0km”标志文化驿站,成为展示山西文化底蕴和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网红打卡地。
9月21日至23日,以“相约关公故里,共襄文旅融合”为主题的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将在运城市举行。资料图片
推动“旅游+多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共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相约关公故里,共襄文旅融合”为主题的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1日至23日在运城市举办。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表示,要将本次旅发大会办成产业推进的大会,品牌、产品宣传推介的盛会。大会将紧扣“旅发大会是抓手、产业提升是目标”理念,走出一条推动“旅游+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旅发大会新路子,助推经济强省建设。
实现看景在山西、消费也在山西。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支持平遥牛肉、推光漆器等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挖掘传统文化和独特技艺,形成可观赏、可体验的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演艺、非遗等文化产品进景区,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拉长消费链条。全年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1813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8026.9亿元。
王爱琴坦言,疫情发生近三年来,确实对文旅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影响。但由此引发的市场需求、旅游行为等变化,也为完善产品、丰富业态、苦练内功、提升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机遇期。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还计划推出一批来山西必游的地方,打造一批山西旅游必玩的体验项目。到2025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综合收入要跨越万亿规模,把文旅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省博物馆数量由114家增至197家资料图片
晋剧《于成龙》等剧目获全国性大奖资料图片
深挖文化富矿赋能旅游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文化和旅游改革合并时,‘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这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永生表示。
近年来,山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文化富矿、赋能旅游发展,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大胆开创山西实践。设施先进的一座座博物馆,在三晋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山西省、市、县各级城市的文化地标。全省博物馆数量由114家增至197家,接待观众1.4亿人次。全省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25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6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万余个,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我省累计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82项,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认定工美大师工作室58个,评定省级大师156人,6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我省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文艺作品,舞剧《粉墨春秋》《吕梁英雄传》、话剧《右玉》、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剧《于成龙》等剧目获全国性大奖、入选国家级项目。我省累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19个、获资助2.18亿元,中国戏曲“梅花奖”49朵,均居全国第一方阵;“小梅花”241朵,居全国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三次亲临山西视察,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彰显了领袖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也饱含着领袖对更好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期许。
山西不断推动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让文物资源活起来;推动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及工美、非遗、文化服务进景区,永济市图书馆、大同市旅游集散中心等5家单位被列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评选忻州古城等15家单位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晋中市《又见平遥》文化产业园等5家单位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太原市、运城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太行山上》《如梦晋阳》《再回相府》等旅游演艺项目叫好又叫座。我省5A级景区增至10家、A级景区增至268家;3条红色旅游线路被纳入“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33村3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推动文旅融合,打造龙头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不断涌现,“文化+”“旅游+”带动新业态蓬勃兴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围绕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以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实施文旅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优化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配套服务为牵引,以壮大文旅企业、提升旅行者满意度为主线,以太忻经济区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建设、龙头景区打造、重大项目推动、大型活动举办、公共文化惠民为重点,以良好市场秩序、优质文旅服务为支撑,奋力开创文化事业繁荣、文旅业态丰富、设施配套完善、市场活力迸发、整体消费提升的新局面,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崔心怡
校对:许瑞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