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作家、教授、驻华大使馆代办
......
每个人心里都流淌着一条大河
那么,当这些人齐聚一堂
展开一场与河流有关的对话
究竟会聊些什么?
9月18日
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
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
在临汾市乡宁县云丘山举行
部分世界大河流域国家代表
联合国相关机构代表和生态环保
及文化旅游领域专家学者等
相聚黄河之滨
共论大河之道、谋共赢之策
一组微视频
走进对话现场
▲刘士军,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一级巡视员
我们知道,河流是大地的动脉,生命的源泉,世代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和发祥地。世界上各大河流域往往既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又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屏障。那么,如何在保护好大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不仅可以为大河流域注入经济活力,促进大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更是弘扬大河流域文明,提升世界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抓手。
山西是华夏民族的发源故里,也是中原黄河文明的核心。今天我们再次齐聚在黄河之滨,论大河之道,寻合作之路、谋共赢之策,共同探索和实践河流生态保护与美好生活的共享,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活动,推动世界各大河之间的交流互鉴,探讨大河流域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为助力全球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来贡献微薄的力量。
▲熊召政,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历史学家
记得小时候读唐诗宋词乐府,就是感到写黄河的诗在唐代之前特别多。像《木兰辞》的“旦辞黄河去”,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我小时候并没有感觉到,有这么多的诗写黄河,而没有写我所在的家乡长江。可见中华民族的繁衍最初华美的篇章,是在黄河流域掀起的。
到唐代以后,像白居易是山西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他写的就是长江。从那之后,写长江的诗就开始多了起来,这是因为在两晋之后的三次大迁徙,北方的人口南下,这样把中华文化、黄河文化带到了江南,我们江南的发展机遇开始啦。到了明清代时候,特别是唐宋以后,江南就已经很发达了,而且江南诗人的诗词也变得慷慨,“千古风流人物”,就是在我的家乡赤壁写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是在我家乡写的,这句诗带着一股苍凉的气氛进入到黄河。
人家说你把黄河和长江分开,我说很难。把黄河比作龙,把长江比作凤,龙飞凤舞、凤翥龙翔、龙腾虎跃,所有的就是南北的文化的交流,各个不同形态民族融合的过程。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
江河湖海,包括山泉小溪,它们对人类一无所求,没有人类的存在,丝毫也不影响河流的存在。而人类一旦离开了水,生存就会陷于最恐惧的危机。人类与水的关系,大体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生存、生产、生活。如果我们对水系实行保护,水系会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反之就会惩罚我们、报复我们。
一个与河流相关的问题是,河流与乡村密不可分。如今,中国仍有6亿多农村人口,约等于上世纪70年代全中国的人口,将来起码还要有2亿多人口转化成城镇人口。而未来的趋势是县级市朝百万人口发展,地级市朝几百万人口发展。有专家认为,100个中小城市所解决的就业岗位,绝对比不上十几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这有一定的道理。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是星罗棋布一些美好的乡村,或者是在城市和城市之间再创造出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好一点?我更期望看到有很多很多美好的乡村产生出来,这可能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吴必虎,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发现文化,特别是像黄河这样的文化公园,它具有线贯性,也就是通过一条线,沿着河流的流域,经过国家统一治理,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所以为什么中国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虽然也有短期的分裂,或者边疆地区有过暂时的分离,但整体来讲是统一的。就是大河的统一治理,对它的决策或者驱动密不可分,那么这种动力作用下,我们会形成整体性,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大河让一个国家、让一个文明变成一个整体。
另外一个问题,黄河的一个线性文化遗产既是整体,又有独立性,所以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差异是和而不同,河、和、合,这次会议主题的第三个字是合作,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合作可以是独立的,慢慢融合到一块,这个对于国家的稳定,对于文化的创造特别重要。
我们今天在临汾,在一个古村落里面,这个村落是非常乡土的,但又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因为任何世界性的话题都是小村落支撑起来的。我相信黄河文明不仅是人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一定能够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旅游的这种体检,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的平台,和一个体验的机会。
▲碧塞拉·法布里欧,克罗地亚驻华大使馆代办
很多中国游客都想要去克罗地亚见识一下塞蒂纳河的神秘之美,它距离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有30公里的距离。塞蒂纳河全长100公里,相较于中国的黄河长江来讲,是比较短的一条河,但是神秘之处就在于很多历史学家都并不知道塞蒂纳河是因何而命名,所以这也是它的神秘所在。
我们今天在探讨大河文明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需要向古老的大河寻找智慧。合作是我们的大势所趋,现在一个全球议题就是气侯变化,我们应当共同携手,保护我们的地球。通过合作与文明构建,我们可以向彼此学习,学习彼此的思想、学习彼此在文化上的特色和战略,我们可以共同进步。
我来到中国已经有七年的时间,在这七年当中,我走访了中国的许多山川大河,也去过黄河附近的一些城市去旅游,真的是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开放精神。即使在如今的疫情大背景下,我们依然能有今天论坛的顺利召开,真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互相学习,视对方为合作伙伴,共同进步。
采写:李倩倩
摄影:苏航
视频制作:郝声雨 李伯鹏
编辑:王宇
校对:张琦
分享到:
共奏“黄河大合唱”!“我家就在黄河边”沿黄九省(区)省级党报联动报道活动线上启动
山西日报  09-19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