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跑出加速度
一眼十年,万象更新。忻州牢记殷殷嘱托,锚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滚石上山,2.54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一派新气象。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同步小康千年梦圆——摘掉“穷帽”:11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22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补还“欠账”:全市民生支出保持在80%以上。2016年以来,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3.51万人、24.79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近5.8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万余户。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2万余个,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164所。缩小“差距”: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58元。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赶超跨越态势彰显——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跃上千亿元台阶,2021年达1344.4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7万户;特色产业异军突起:2021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29.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84.0%,生物产业增长103.8%,新能源产业增长18.6%,新材料产业增长22.4%。创新驱动强劲有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5户发展到119户,省级开发区由1个发展到8个,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保障增强:大西高铁投运,雄忻高铁即将开工,忻定大道通车,五盂、神岢、原神高速和晋蒙黄河大桥、五台山机场连接线通车,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市政建设投资突破200亿,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71.8平方公里。美丽乡村日日新:2016年以来,全市行政村撤并2192个。13个国家卫生城市(县城)、11个国家卫生乡镇、4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7个省级园林城市(县城)、2个全国文明城市(县城),131个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生态屏障更加筑牢,绿色发展前景广阔——生态环境全面改善:2016年以来,累计营造林448.64万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改善9.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9.1个百分点;绿色转型步伐加快:2021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56.59%,全市清洁取暖总户数完成率116.05%,创建市级绿色矿山19个。
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走过“千山万水”,还需“跋山涉水”。忻州正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南融、东进、西引、北联”,着力推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产城融合、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六大重点领域全面突破,打造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云中河景区绿树掩映,清水流淌。班彦钦 摄
勇担使命 打造北引擎
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
今年6月,忻州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带领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岢岚,沿着领袖足迹,重温领袖嘱托,在“浮现画面、体会情怀、牢记教导、感恩奋进”中,增强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闯出路子的干事创业情怀和不辱使命、攻坚克难、再战再胜、交好答卷的坚定信心。
脱贫攻坚取得决战决胜,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 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忻州为搬走贫困这座大山,倾力而为,尽锐出战,11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22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生态扶贫、造林扶贫合作社做法得到充分肯定,整村搬迁经验在全国推介,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忻州答卷,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全市绝对贫困彻底消除,实现了摆脱贫困、同步小康的历史跨越;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奏响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小康赞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绘就了山乡巨变、生机盎然的壮美画卷;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密切了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鱼水深情;模式路径不断创新,书写了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的精彩华章;忻州各级干部前仆后继,展现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拼搏风采。
二、绿水青山著华章
忻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统筹“两山四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黄河边上是蔚为壮观的绿色长城,滹沱河两岸出现了芦苇湿地中“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国家试点工程使得源头“水清如许”。林业十大生态修复工程稳步实施,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448.64万亩。
忻州驰而不息呵护绿水青山。忻州市文化馆提供
三、城乡美景连成网
“铁公机、岸港网”,忻州四通八达;长城、黄河两条一号旅游公路,风光无限。忻州古城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宋家沟、故城、伯强等美丽乡村引来四方游客。这些年,光新建改建的“四好农村路”就有1.1万公里,新建成旅游公路达358.4公里。在覆盖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及国家园林城市基础上,忻州市和静乐县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四、把钱花在刀刃上
忻州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比例连年保持在80%以上。2016年以来,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3.51万人,24.79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低保救助等标准逐年提升,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66.5亿元,解决12.3万城镇群众住房困难,改造农村危房近4万户。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3万多个。高考总达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忻州师院新校区、忻州高级技校公共实训基地建成。新建市儿童医院、云中河全民健身中心,遗山公园、体育公园等投运,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基本覆盖。建制村7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稳定达标。
五寨社火精彩纷呈。邢剑宾 摄
五、倾力打造北引擎
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林武书记高度重视,先后16次深入忻州调研,亲自谋划,部署推动。随着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太忻号”城际动车呼啸而来,太忻大道双向发力,即将通车,忻东新城蔚然成势,历史上牧马河、云中河“双流合抱”胜景波光重现。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忻州片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7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8.1%,同比增长11.1%,分别快于全市、全省2.1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
作为“头等大事”“首要任务”,忻州谋势谋事,率先推出了“2573”总体思路,构建“五位一体”组织体系,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运营中心充分授权、赋能加压,形成了“1+2+N”规划体系,确立了项目服务、金融服务、工作调度、考核评价、人才工作“五项制度”,制定了工程、项目、保护、创新、融资“五张清单”,全面搭建“四梁八柱”。
六、攻坚克难势如虹
在“通融、互动”上做大文章。忻州同期规划忻东新城作为启动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总投资32.9亿元的新建道路、管网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全面发挥聚能、引领、示范的作用,与大盂产业新城无缝衔接、连通成片,共同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核心引擎。适度超前谋划基础设施,国道108线忻州段改建、集大原高铁、城东路网工程已经开工,雄忻高铁即将开工,忻定大道通车,太忻大道、忻原大道9月底通车,繁五高速控制性工程年内开工,“太忻号”城际动车正式开行。积极谋划推进忻榆鄂高铁项目建设,构建贯通中国西部—东部—中部的高铁大动脉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十字形”高铁枢纽。水利设施提速建设,坪上水库工程正推进前期立项,滹沱河供水、牧马河生态修复工程已开工。
“太忻号”城际动车开通,路通心通。张炯 摄
七、挂图作战摆战场
把产业培育作为首要任务,“云签约”项目总投资312亿元,先后与中国电科第二研究所、三峡集团等70余家省内外企业和单位对接。今年谋划重点工程项目275项,总投资204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8亿元,目前开复工项目167个,总投资1144亿元。做强黄酒产业,举办代州黄酒发展论坛,发布忻州黄酒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杂粮陆港交易和跨境电商交易“两大平台”,建成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对接引进宝钢金属、国科能源宝等链主企业,推进华茂智能铸管铸件等项目建成投产,云海镁业二期开工,中工航天材料、智能机器人精密齿圈制造等项目加快建设。五台山综合整改整治、秀容古城四期、清凉湾温泉康养小镇、云沐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北方教育集团、山西电影学院在忻州设立实训基地、配套影视基地,忻州现代康养职业学院经教育部正式批复。
八、数字经济拔头筹
围绕“一区一谷一平台”总体架构,对标雄安模式,组建泰欣公司,筹划科创中心,投运太忻数谷。目前已注册登记企业50余家,入驻24家,谋划储备数字产业项目21个,泰欣科创服务中心形成初设方案,招引华为、百度、华远陆港、世纪鑫源等数字化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以及祥睿能源等省内百强民企,搭建数字产业、人才服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孵化服务、智慧园区管理“六大平台”。
代县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冯晓磊 摄
九、登高望远“山外山”
围绕“南融、东进、西引、北联”,全方位加强与太原、雄安新区的协同对接。今年与太原市开展市级层面交流互访,明确具体协作事项,与太原、阳泉、吕梁、晋中四市共同签署了山西中部城市群“1+6”合作协议;北纬三十八度公司与太原市第一实验室联合研发键合薄膜关键技术;忻州中科晶电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太忻两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建立了工作协作机制。与雄安新区开展交流互访,谋划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园,举办“忻州杂粮走进雄安展销活动”,签订合同2.28亿元,就“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忻州杂粮雄安展销馆建设等缔结合作关系;加快建设面向雄安新区的电力外送通道,忻州北500千伏变电站完成可研编制及审查。同时,出台《关于监督保障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强势起步的实施意见》,制定全程跟进监督工作方案,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重大政策机制创新、重大事项举措落地开展专项监督。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牢记领袖殷殷嘱托,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一个牵引、六大突破”的总体要求,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着力推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产城融合、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六大重点领域全面突破,努力打造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的精品城市;做好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小杂粮、新能源“三篇大文章”。
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完成701.6亿元,同比增长5.2%。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全省第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4.6亿元,同比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2.1亿元,增长33.8%,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
八月,晋北、晋西北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全市播种粮食作物666.2万亩,超任务3.6%,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特别是谷子、豆子等小杂粮种植面积突破292万亩,为“中国杂粮之都”增添了厚重的一抹亮色。
走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路上,忻州的追求是更快、更好、更高……
踔厉笃行 泼墨新画卷
综述
谋势更在成事
善弈者谋势。如果把全省区域布局比作棋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就是其中关键一子。
这一子非同小可,在忻州包含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代县、繁峙县、五台县6个县(市、区)和忻州经济开发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区域内国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4.5万人、GDP为734.2亿元,分别占到全市的48.4%、68.8%、54.6%,是最有潜力、最具活力和最富张力的区域。
南融东进,双子并落。以雄忻高铁、108国道为双轴,越石岭关,与太原合璧。跨太行山,直抵雄安新区,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其发展空间宽阔,资源要素丰富,区位优势凸显。
忻州古城人如流、产业兴。班彦钦 摄
省委要求,在更高定位谋划自身发展,在更宽领域推进产业转型,在更大范围优化要素配置,在更深层次深化改革开放,在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上展现更大作为。
打造北引擎,下好先手棋。随着太忻城际动车呼啸而来,太忻大道无缝对接,雄忻高铁开工在即,一大批新型产业类项目争先落地,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产业,忻州云签约项目投资额312亿元,许多“专精特新”企业加快集聚,支撑高新技术企业聚链成群,推动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打造北引擎,激活“眼位”。南牧马、北云中,双流合抱;跨石岭、连大盂,忻东雄起。忻东新城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投资32.9亿元用于新建道路、管网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全面发挥聚能、引领、示范的作用,与大盂产业新城并蒂开花。与此同时,引育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构建流量型数据产业链条,太忻数谷内已注册登记企业50余家,入驻24家,谋划储备数字产业项目21个,招引华为、百度、华远陆港、世纪鑫源等数字化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以及祥睿能源等省内百强民企。
打造北引擎,链起“一条龙”。并州以北,秀容以南,太行向东,雄安向西,同处北纬三十八度黄金线,又是历史上挺起脊梁的晋察冀红色抗日根据地。山水相连,血脉相融,心性相通,产业相近,愿景相同,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先行一步,在供需链、物流链、价值链、空间链中密不可分,更是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绕不开”的地方。宽阔的滹沱河谷地,已安家落户上百家箱包企业。在域内经济开发区内,“山那边”的投资者纷至沓来。协同联动,链条互动,相向而行,正在迤逦成“一条龙”经济大格局。
空中走廊联通世界。忻州市文化馆提供
挟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雄风,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强势起步,势不可挡。谋势在人,成事更在人。作为“头号工程”和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的进程中,忻州市委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的工作理念,敢为人先,善做善为,以过硬举措、过硬能力、过硬作风,攻坚克难,排除万难,起步即是冲刺,开局即是决战,放眼望去,皆是“动感地带”,产业新区日新月异,道路建设如火如荼,既有热火朝天的场面,也有蓝图初现的画面。其产业创新协作耦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捷高效,凸显出“桥头堡”导向效应。
全局一盘棋,凝成一股劲。落子如风,攻城略地。秉持“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的态度,惟实惟细,天下无难事;惟精惟新,可以成大事。
特写1
一条河流的历史方位 ▏敢叫滹沱水“倒流”
“十山九无头,滹沱水倒流。”
“倒流”,既是说抽水上山做蓄能电站,又是说调转回头,泽被太忻。
高山出平湖。站在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一期下水库大坝俯视,水面波光粼粼,静谧清澈,映照在阳光下,宛如一轮银镜。
14年来,这池碧水“上天入地”,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去年,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发电7.6亿千瓦时,实现产值5.13亿元,上缴税收9500万元。
空中走廊联通世界。忻州市文化馆提供
“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推进中,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再“加码”,担起二期项目重任。工程临河依山而建,露天的上水库、下水库,一个山顶,一个山脚,厂房和输水系统等都隐藏在山体之中;计划投资80亿元—100亿元,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10万千瓦风电光伏;连续满发小时数6小时,额定水头518米。青山绿水间,二期项目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审批事项已同步开展37项,完成31项,年内确保开工建设。
来到滹沱河中游的坪上泉取水口,一股清澈甘洌的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在光的映射下,好似一串串珍珠,忽聚忽散,忽急忽缓,忽高忽低,仿佛有一双神奇的手将它拎了上来,投入滹沱河的怀抱,滋养着忻定盆地。
如今,滹沱河供水工程已经开工,这里将是太原第二水源地。滹沱河从支流清水河上取水,利用已建的坪上应急引水工程及新建工程,向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提供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据悉,近期年引水能力可达3000万立方米,远期年引水能力将达5000万立方米。
滹沱河“倒流”,“融区入群”,涌流着不竭的生机,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带来更多惊喜与荣光。
特写2
一种数字经济的未来承载 ▏梧桐树下看数谷
国外有硅谷,忻州看数谷。
忻州是数据流量谷建设的主阵地。走进太忻数谷,数字经济的脉动强劲有力、动感十足——登记注册50余家企业,华为、时光轴、祥睿能源等24家企业入驻,对接晋民投、华远陆港、世纪鑫源、惠多多、鹏博士等相关企业100余家,谋划储备数字产业项目21个,泰欣科创服务中心形成初设方案——引领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地正在崛起。
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提出,山西发展数字经济有场景、有前景。并明确,要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支持数字产业等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产业提升竞争力,支持数字创意、信创等产业发展壮大。
神池激发电商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冯晓磊 摄
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忻州奋力答好这道必答题、抢答题。
成立专班、及时部署,确立“1433”工作总思路,出台《忻州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启动编制《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让数据更快“活”起来、加速“跑”起来。太忻数谷围绕四条发展路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价值化、数字治理化;紧扣创新——工业互联网、5G及智能终端、智能矿山、智能生产线等应用上要不断突破;坚持协同——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未来,“谷”中的数字经济技术企业超过100家、数字应用场景突破100个、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00亿元。太忻数谷,数通天下。
特写3
一个新区的融通冲击波 ▏忻东新城起宏图
牧马河上,“禹王桥”项目现场,白天人声鼎沸,夜晚灯火通明,装载车、运输车穿梭奔忙,隆隆的机器声、电焊声、喇叭声在共鸣,伴着干活的号子此起彼伏,确保国庆节前夕通车。
牧马河畔,牧马河生态公园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车已陆续进场,建设者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投身到打造“太忻北绿肺、雄安后花园”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年底将初具规模。
忻州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营造蓝绿交织的生态肌理。邢剑宾 摄
牧马河之滨,将拔地而起的忻东新城,是山西中部城市群的一个新亮点。
从太原阳曲出发,流经忻府区、定襄县,一路奔流至滹沱河,牧马河在历史的光影里静谧流淌,将见证秀容、并州两座城的交互、交流,融合、融通,承载一座新城的荣光和梦想。
百平方公里的忻东新城,是开发区的升级版,率先推动忻州6个县(市、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南融东进”的战略节点,与大盂产业新城无缝衔接、连通成片,共同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核心引擎;是我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主阵地,将精准、有序地确保京津冀产业转得来、留得下、稳得住、能发展。
“双流合抱”美景再现,形成掎角之势,驱动产城融合;与忻州古城从“近邻”到“紧邻”,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忻州城区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变为现实,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