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王青平)长治,曾是一个传统产业占到工业总量80%以上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从201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后,这座城市涅槃重生、逐绿前行,蹚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有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鸟瞰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5年来,长治紧抓重大机遇,不断推动产业基础更新、产业链条延伸,在抢抓大项目、崛起大产业的躬耕实践中,精准破题、创新有为,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今年第一季度,长治市GDP增长8.3%,全省排名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年平均增长97%,工业经济总量全省排名第一。6月初,长治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再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以来,连续第5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角
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质……长治向着交通路网畅通有序、东山西水交相辉映、产城融合活力迸发、功能完备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进发。在主城区实施了26条主次干道改扩建,新建了10座立交桥,结束了市区没有现代化高架桥的历史,打通一批市民翘首以盼的“断头路”“连接线”,打通了“东山西水”快速通道,贯通了连接南北“大动脉”。依托漳泽湖湿地修复,建成环湖马拉松赛道、城市阳台、文旅服务中心等,打造了滨湖区“城市名片”。
勇挑重任,高质量建设晋东南城镇圈;争做标杆,高标准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创优特色,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沿着这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指引,长治正迈着坚实步伐、阔步前行。
老工业基地展现新气象
2021年以来,长治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换挡提速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以赴“抢”项目、“备”项目、“推”项目、“帮”项目,让传统产业“减”中升级底盘稳,新兴产业“加”中壮大活力强,在绿水青山间绘就出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高科华烨LED封装项目暨华兴电子新车间竣工投产(图片由长治日报提供)
提品质增效益,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治从实际出发,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煤炭产业开展5G智慧矿山建设,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78%。钢铁产业加快整合重组,打造千万吨级绿色精品钢焦基地。废钢回收加工利用不断推进,拉动工业增长7.65个百分点。焦炭产业关小上大,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电力产业方面,新投产的晋控电力2×100万千瓦、潞光电厂2×66万千瓦机组运行参数和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代煤化工产业核心技术有了新突破,潞安集团30万吨烯烃分离项目投产,拜奥埃森纳公司工业废气生产燃料乙醇进入试生产阶段,为工业尾气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2021年,长治市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为3.9%,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3.9%。
强链补链延链,新兴产业上规模、延链条、成集群。长治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深耕新兴产业,既扩大存量,也寻求增量,着力培育龙头骨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链核”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积蓄发展新动能。光伏产业以潞安太阳能和山西日盛达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上游原材料制造、中游光伏产品生产、下游光伏发电应用的全产业链,去年,长治市光伏产业产值突破70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半导体光电产业以中科潞安和高科华烨等企业为龙头,引入华微半导体等配套企业,开工建设深紫外LED产业园,初步形成集衬底、外延、芯片、封装、照明、显示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信创产业引进北京龙芯中科公司,建设信创产业园,以龙芯CPU为核心,同步落地清华同方等12家配套企业,构建起从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产业链。新兴产业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主引擎”。
抓创新促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聚合内生动力。营商环境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根本,长治市一方面删繁“简”出新速度,政务服务更便利;另一方面创新攀上新高度,吸引力更强更稳,“投资洼地”“兴业沃土”声名远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网办率达98.3%,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100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在长治高新区、长治经开区、潞城经开区试点运行“经开区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一般工业项目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以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成立了上海大学长治创新中心、潞安全合成洁净润滑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产学研创新平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目前,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58家。
回眸产业转型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项目建设热潮在长治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不断涌动。从北到南、由西至东,无论是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还是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蓬勃发展的产业基地,遍地开花的产业项目跑出了产业转型的“速度与激情”。
向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迈进
长治,东出华北平原,北向太原盆地,南往泽州盆地、洛阳盆地,在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长治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完成了“一城四区”行政区划调整,外部联通格局加快形成,内部贯通网络持续加密,内畅外联的新格局,集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高起点规划。充分发挥市域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坚持规划同编、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服务同享、管理同治,统筹谋划“一城四区”一体化发展,编制各类规划23项。着力打通“一城四区”之间、各县区与市域中心城区之间、县区与县区之间在产业布局、政策衔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壁垒,形成突出各自特色、融为一体发展、上下衔接有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高标准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多方筹资100多亿元实施了37项城建重点工程,同步推进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建成主城区道路19.7公里、立交桥8座,打通了“东山西水”快速通道,城市交通从平面走向立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高品质雕琢。打造“15分钟生活圈”,在潞州区北环街、太行东西街等地规划建设30处“口袋公园”,将街头小角落打造成舒适优美的绿色休闲空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主城区形成以万达广场、八一广场、体育公园、南广场为中轴线,环状水系两侧公园、游园为核心圈的城市布局,星罗棋布的绿地游园,扮美着人们的生活。
智慧化管理。以科技作支撑,加快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国家、省级平台联网对接,确立了在长治市建设一个市级监督指挥中心,采取“以市代县”的形式,打造形成覆盖全市四区八县一高新区城市群的数字网络城管体系,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智慧引擎”。
锻造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模式带动,以“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为方向,大力建设“四好农村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强力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村,美丽乡村之花由点串联成面,勾勒出一道道风景线。
长治高新区中科潞安企业生产线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性城市,长治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整治,一体推进“山水气城”综合治理,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快绿色生态网络建设……不断刷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坐落在滨湖区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长治一张高品质“城市名片”。2021年以来,长治按照自然生态、湿地风貌、滨水特色的原则,下大力气整治环湖环境,集中搬迁了湖周边的8个村2190户居民和130余户散乱污企业,建成全长43公里的环湖马拉松赛道、4.5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城市阳台、8.1万平方米的园林式文旅服务中心等,神农湖大桥更成为地标级的网红打卡地。
2021年,长治市以全国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家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同时也是全省唯一入围的城市。如今,海绵改造正全力推进,形式多样的雨水收集系统广泛应用于长治的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等场所,成为海绵城市的重要构成。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用……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链的完善,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孕育了一个个新增长点,一批批项目落地生根成就着一个个新增长极,传统产业质量效益提升,新兴产业实现翻番增长,长治市被确定为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示范区。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长治,在奋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步伐中,朝着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奋力奔跑!
分享到:
2022年07月22日忻州新闻——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论坛工作对接及忻州市工作专班推进会召开
忻州广播电视网  07-23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