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格局形成 气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5G赋能智能化矿山建设
满目青绿、风景如画的阳城县城东部景观。 陈河波摄
初夏的阳城,满目葱茏,万物勃发。走进县城府前广场,一幅“见新见绿见行动,悠然阳城赢未来”的鲜红标语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阳城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也是阳城县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
置身在这个南太行深处的革命老区,绿色新风劲吹。风过处,浪起潮涌,山欢水笑,吹出一片欣欣向荣,吹开了阳城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
悠然阳城如画屏 全域旅游花盛开
青山绿水间,一排排白墙黛瓦、装饰精美的民居镶嵌。在通往国家4A级景区蟒河的太行一号风景道上,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小山村——泥河。
曾经的泥河破旧凋敝,几近“空心”,而如今这里游人如织,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这些年,我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让村子变美了,老百姓的口袋也鼓起来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张胜兴奋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点都不假。”
在阳城,像泥河这样的村不胜枚举。全域旅游的如椽巨笔不断在这个老区绘出一幅幅崭新的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阳城县委、县政府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实践行在这片土地。立足丰厚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唱响“悠然阳城、康养胜地”品牌,倾力打造“全国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原市民旅居后花园”“夏养山西康养山西首选地”。
突出龙头景区引领,皇城相府景区持续推进五村一体化发展,实施“太行古堡”联动联营,带动周边6万多农民受益;连续成功举办昆仑丘(析城山)文化年会,不断擦亮“商汤首都、昆仑古墟”“愚公故里、神话家乡”文化名片;对全县124处古堡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投资2.5亿元完成古堡民居片区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全国古堡民居第一县”;高起点推进蟒河先行示范区建设,启动了18个特色康养村建设,建成了天马山庄、骑栖横河、艺术疙瘩、味道中庄等一批精品项目。
大力推进以旅游为导向的田园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建成县城周边田园经济生态圈和5000亩的休闲农业经济带、辐射6个乡镇61个行政村的磨滩至董封乡村旅游“百里画廊”、覆盖3个乡镇的“中国农业公园”,打造起环县城40公里城市绿道、76公里“中国农业公园”景观绿道、98公里磨董乡村旅游风景道、94公里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
如今的阳城,已建成1家5A级旅游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6家3A级旅游景区,发展了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太行人家”7家、农场农庄26家、农家乐1500多家,开发出相府蜜酒、析城山小米、曹馍馍等旅游商品。先后荣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域旅游潜力百强县”等称号。2021年,全县游客接待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清洁能源惠万民 百姓同圆幸福梦
走进厨房,55岁的白桑镇涧坪村村民刘二斌轻轻拧动煤气灶开关,一团蓝色的火苗顿时冒了起来。“以前天天用煤炉子生火做饭,烟熏火燎的,灰尘扑面,哎,那滋味真是没法说。现在好了,你看这多方便,多干净。”刘二斌说着,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地处阳城东南山区的白桑镇涧坪村,是新近接入煤层气的一个小山村。今年初,全村116户群众告别了世世代代靠煤炭生火做饭和取暖的旧日子,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新生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阳城县在晋城市率先实施气化阳城的发展战略。先后投资7.5亿元,推动内外气源连接管线以及境内民用、工业输配管网建设。全县燃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渐成规模,形成了煤气输配系统“一张网”、气源调度“一盘棋”的良好格局。目前,阳城实现气化的居民已达到10.7万户、33万余人,商业公服用户530余家,乡镇气化通达率达到100%,人口气化率达到96%。气化阳城建设已然走在全省前列。
气化阳城的全面推进,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而且破解了工业企业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使得建瓷、琉璃、化工等50多家传统企业涅槃重生。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的优势效应更引得云南铁峰、鑫途化工、圣利安生态透水砖等一大批高附加值项目纷纷落地,成为推动阳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阳城县立足当地电力产业的热能资源,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开启了城乡集中供热之路。从利用晋煤集团2×13.5热电项目实施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开始,到利用大唐阳电热能布局“一城七镇”集中供热工程,10年来,阳城不遗余力推动这一民生工程从梦想走向现实。
阳城县蓝煜热力公司董事长宋永善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城乡集中供热面积达1100万平方米,发展用户6万多户,全县21万人口享受到清洁、温暖、舒适的集中供暖。从供气到供热,阳城人民开启了绿色低碳的新生活。与此同时,全县城乡先后拆除各类锅炉2万多座,每年减少燃煤150多万吨,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年优良天气数保持在270天以上。
5G技术进矿山 香煤之海起新潮
3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井下的一举一动实时呈现;20多台电脑操控平台前,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忙碌。这里,是阳泰集团竹林山煤矿的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
“你看,这是我们的掘锚一体化智能掘进工作面。现在,从采掘到锚杆支护,可以一次完成,完全不用人工操作。”指着屏幕,生产副矿长韩阳红兴奋地向记者介绍,“有了它,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升了安全系数,真正实现了减人增效的目标。”
阳城是有着“香煤之海,冶铁重镇”美誉的煤炭大县。随着5G技术的不断突破,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为使命的智能化矿山建设成为煤炭行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必然选择。乘势而上,勇立潮头,阳城县以全县最大的阳泰煤业集团为对象,积极铺开智能化矿山建设。
2020年10月,作为试点的竹林山煤矿率先开启了5G+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征程。经过几个月的强力推进,于2021年2月建成了阳城首座5G智能化矿井。在此基础上,该矿进一步研发创新,成功打造出了掘锚一体化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并陆续在其他矿井推广应用。
“智能化的威力真的是太大了。”竹林山煤矿老工程师马湃林对此深有体会。今年春天,竹林山煤业井下大型采煤机出现故障,一时找不到原因。“当时正是西安疫情暴发时期,西安煤机厂的技术人员来不了。我们机械队长当即在井下通过5G信号与相关企业进行了‘远程会诊’,结果仅仅用了3个小时,就把设备修好了。”马湃林感慨地说,“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伏岩煤业副矿长闫军虎有着同样的感触。去年,这里也相继建成了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一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闫军虎说:“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推行,让我们开启了‘远程操控、全程监测,无人值守、工人巡视’的全新工作模式,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智能化引领下的“绿色矿山”建设风起云涌。去年以来,阳城县已建成了2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1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完成率和验收合格率均在全市领先。阳城县阳泰集团董事长郭志雄告诉记者,目前,该集团正进一步加大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力度,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和华为公司的技术支持,将在2025年全面完成智能化矿山建设,让这片“香煤之海”插上翅膀,引领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向更高的天空翱翔。
【记者手记】
阳城,一个光荣的革命老区。高高山岗上,密密树林里,曾经的老区军民用鲜血和生命与敌人拼争,写下了一段段红色的传奇;而今,在同一片阵地上,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振兴家园,唱响了一曲曲绿色的赞歌。
赓续红色基因,实现绿色崛起。一路行进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阳城干部群众坚若磐石的信心和勇气。高举旗帜、坚定方向、开拓新局,新征程上的阳城人正全力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提标提质、文旅深度融合、城乡一体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绿色协调发展、全民共建共享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标准,让这座红绿交映的美丽山城,翻开愈加绚烂的篇章。
王天晓 白军社 王艳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