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攻坚克难改变面貌见闻
全国文明城市晋城,风景旖旎,流光溢彩。王林摄
四月的晋城,花海如潮。千山万壑的乡野,密密匝匝的连翘、茱萸随风连绵起伏,为群山披上盛装;高楼林立的城市,大街小巷桃红柳绿、公园广场百卉争艳,处处芳菲如画。开得更加绚丽的,是晋城人的心花。美丽的家园、便捷的生活、欣欣向荣的产业……说不尽的幸福感催生出一张张绽放的笑颜。
进入新时代,勤劳勇敢的太行太岳老区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一路书写攻坚克难、改变命运的传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不断谱写幸福生活的崭新篇章。
艰哉太行山 天堑变通途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已经跑运输30多年的李二芳握紧方向盘,在平坦的高速上哼着小调缓缓驶向前方。“过去的山路危险又难走,每次出车提心吊胆。现在走高速从河南济源入晋只需15分钟,越来越通畅。”
李二芳见证了这些年来交通的变化。“先是晋阳高速通车,后来长(治)晋(城)高速、晋(城)焦(作)高速、晋(城)侯(马)高速、晋(城)济(源)高速接二连三开通,全市6个县(市、区)也县县通高速,交通越来越便捷。”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1800多年前,曹操曾在这里发出感叹。无论是神话故事中带领子孙挖山不止的愚公,还是现实中30年劈山筑路的锡崖沟人,为了从这石崖林立、险峻陡峭的大山中走出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未停止过努力奋斗,留下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而如今,美好的企盼梦想成真。
一声声鸣笛声传来,从太行山间呼啸而来的高铁列车平稳停靠晋城东站。在市区经营一家烘焙店的钟静一边等候检票,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过去出远门只能开车,一旦碰到恶劣天气和事故堵车,啥事也耽误了。如今通了高铁,出门就像插上翅膀,安全快捷还省心。”
正如钟静所说,单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实现高铁梦、机场梦,才能为晋城出山加速。
2016年5月,郑太高铁线路确定的消息一经传出,晋城人奔走相告,满心欢喜期待着高铁通车的那一天。直至2020年12月12日,这一天如期而来,把晋城带进高铁时代。
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域内“1元公交”全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领跑全国,“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省领先,先后开通晋城至郑州、焦作、济源、长治、临汾的跨省市城际公交,近几年,晋城市一步一个脚印,构建起五级公交体系,彻底甩掉了“出行难”的帽子。如今,晋城高速公路密度超全省平均水平,乘高铁从晋城至太原的时间缩短至1个多小时,至郑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实现了同时融入郑州、太原两个城市的2小时生活圈。
“晋城民用机场作为‘十四五’新建民用运输机场,正式列入国家民航布局。按照项目建设计划,2025年将实现竣工验收、飞行校验试飞、开放运行。”今年年初,机场建设相关消息发出,晋城人又开始翘首以盼展翅翱翔天际的那一刻。届时,多元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健全,晋城发展即将迎来一个全新图景。
摘得金招牌 老区新荣光
“奶奶,您坐好张大嘴巴,马上就好了。”短视频里,一个“白墩墩”正跪在一位老人面前,认真地做着核酸检测。在晋城抗击“0306”疫情期间,这一幕被无数市民刷屏。“这个画面感觉真温暖”“确实有全国文明城市的素质”,视频下面这样的留言一时间蜂拥而出。
全国文明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记者在晋城看到了它的模样。
漫步在晋城街头,只见来往车辆停于斑马线外等待行人通行;红绿灯前,行人全部站在红色区域等待,志愿者不时地扶老携幼,好一幅安全有序、文明有范的画面!4路公交车到站,司机张师傅礼貌招手,老人、孩子优先上下。张师傅说:“晋城是座有礼貌、有温度的城市。”
一批断头路打通了,一批新建道路竣工通车,1元公交车全市来往穿梭,学校、医院、大型商场附近建起20多座人行过街天桥。家住凤台小区的张云翔从单位回到小区,感慨地说:“乘车越来越便利了,交通越来越畅通了,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设施齐全,旧貌换新颜,新建的住宅小区功能更全也更漂亮,晋城真是一个宜居方便的好地方。”
市区中心镶嵌着泽州公园,四面环绕着白马寺山、吴王山、凤凰岭、时家岭四大森林公园,街角巷尾的游园更是星罗棋布。与青山交相辉映的还有东西两河蜿蜒而过,花园水系更显灵动。在凤翔游园打太极拳的赵大妈自豪地说:“晋城早就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健全齐备,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年轻干部李勤高兴地夸赞:“我经常参加文体活动,尤其爱读书,晋城是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书香城市,我是深有体会。”
三度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连续9年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全省第一,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前来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事的市民李浩说:“生活在晋城,我们感到很安全很放心,也很便利。”
人民群众的一声声赞美,让晋城这座城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也为历届晋城市委、市政府“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功能,让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的理念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由于建市时间短、城市功能不足、创建基础差,晋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历时18年,经历了数次冲刺、连连落选的过程,但秉承着“创建是为了让城市更美好”的信念,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抓,愈挫愈勇,接续奋斗,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持续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基础设施,补足城市短板,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市民素质,不断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功能和环境,终于在2020年成功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成为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睛之笔。
光机电集群 转型聚能量
“你敢相信吗?如此微小的它,能驱动发出太阳亮度同量级的光。”捧起一个米粒大小、薄如蝉翼的芯片,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院长郭文忠眉飞色舞地向记者展示,“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仅能发出最亮的光,更能变成‘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在危险气体检测、环境监测、医疗切割等诸多领域中所向披靡!”
在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智创城NO.6”的锑化物激光器芯片生产基地,去年,国内首条锑化物激光器芯片生产线在这里建成投产,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锑化物半导体技术成果在这里迈开了产业化的坚实步伐。
“按目前的市场价格,1个激光器芯片就相当于10吨煤的价值。未来这个单一产品能带来每年10亿元的产值。这就是转型力量。”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史小林感慨地说。
1分钟,12支精密切削工具从这里诞生,镶成各类电子设备、工程器械制造削铁如泥的“牙齿”;1天,80多万只精微光学镜头在这里下线,为全球各类品牌的新手机嵌入灵动闪现的“眼睛”;1年,这里的光机电项目数量和产值平均增长20%以上,总产值近200亿元;3年,以工业富联为龙头的光机电“1+100”产业集群蔚然成型,“世界光谷”雏形呼之欲出……眼前,神奇的一幕幕正在晋城这个曾经的“煤铁之乡”发生。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晋城市紧紧抓住我省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机遇,全力推动“六新”项目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全力以赴构建以光机电产业集群为引领的“1+5”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强力推进煤炭煤化工、钢铁铸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全市煤矿智能化采掘面建成数量全省第一;加快煤层气延链补链强链步伐,年总产值突破150亿元,产量和完成率全省第一;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年排名全省第一;文旅康养产业欣欣向荣,成为联合国老龄所授予的首个“世界康养示范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和要素交易市场、区域总部基地等新业态勃然兴起,成为全省唯一一家闯入“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榜单”前50强的地级市……去年,晋城市GDP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6%,双双排名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多项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牢记殷殷嘱托的晋城,正在奋力蹚出转型新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豪迈进军。
【记者手记】
一座座青山葱茏绵延,一栋栋高楼鳞次栉比,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从晋城市的乡村城市一路走过,满眼的生机活力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激荡在记者的心底。从抗击侵略到建设家园,从全面小康到转型跨越,是什么让老区奔竞不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干部群众的回答真切而响亮。
声声号角催人奋进。新征程上的晋城人旗帜举得更高,步履更加坚定,正向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目标,朝着建设绿色转型示范城市、能源革命领跑城市、对外开放先行城市、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光机电产业集聚城市、文旅康养样板城市的方向笃定前行,在太行山上唱响一曲更加嘹亮的赞歌。
记者李志军 王天晓 郑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