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难得的晴朗天气,群山还在游雾之中乍隐乍现,头顶上幽幽的鸟鸣,身边不知名的蝈蝈蛐蛐之类的叫声,这是大自然的交响,也是志愿者和摄影爱好者郑曙林最喜欢的时光,在沁源县的林野中,每一眼看到的鸟儿都可能是国家二级甚至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观鸟和护鸟,成为郑曙林和他的许多伙伴数十年如一日的爱好和义务工作。
眼前的悬崖上,几个小黑点在郑曙林的长焦镜头中被熟练地拉近,4只体态优美、羽色黑白分明的大鸟跃然于镜。它们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这是郑曙林从春天守护到秋天的几只黑鹳,他见证了它们的出壳、成长、第一次吃食和飞翔。为了能近距离观察而又不惊扰它们,郑曙林经常爬到悬崖对面的山腰上,爬山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从春天黑鹳开始孵化育雏开始,他已经爬了几十次。黑鹳的生活状况记录在他的镜头中,也牵挂在他的心里。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在全球仅有3000只,在我国有1000只左右,不但身影难觅,育雏过程更是鲜有人知。但在沁源,这对黑鹳夫妇春天时飞来筑巢育雏,秋天时带着养育长大的孩子迁徙离去,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每一次黑鹳和它们的孩子,都会在当地志愿者和村民们的保护下,安然完成它们的血脉传承。沁源对于黑鹳的保护并不是特例,在另外一处山崖下,我们就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雕鸮的踪迹,这处山崖距离村民的生活区更近,就在公路边上,巢穴位置毫无攀爬难度,但它们同样安然度过了好多年。
在“苍鹭之乡”沁源县,还有一个“源源回家探亲”的美谈已经流传了一年多。“源源”是一只苍鹭,一年前刚出壳时曾因坠落巢穴被人救助。在沁源县水泉村村南的油松林里,生活着数以千计的苍鹭,去年4月份,水泉村负责护林防火巡查的队员发现了两只从鸟巢掉下来的苍鹭雏鸟,并把它们暂时安置在村里自发组建的苍鹭救助站。小苍鹭还站不稳,更不会飞,对于这两个身形比小鸭子高大许多,却柔弱胆怯无比的小生命,大家都一筹莫展。在请教专家得到不离开原有栖息环境,就近进行人工喂养的答复后,这个任务交给了耐心细致的水泉村村民孙开胜。
这一饲养,就是将近两个月。两个小家伙从一开始紧张得缩头缩脚、东躲西藏,到熟悉环境后,像家养的小鸭子一样啄食小鱼,遛弯嬉戏。为了培养小苍鹭的野外生存能力,孙开胜还会经常带着小苍鹭到附近的沼泽地练习游水捕鱼。40多天后,孙开胜将这两只被自己命名为“沁沁”“源源”的苍鹭放归自然。“沁沁”这一走再没回来,“源源”后来还回到过孙开胜家里,并住了两天,也就是在那时,孙开胜的手机上留下了它最后的背影。从此它们都消失在茫茫天际。
这些都只是沁源生态持续保护、生物种群多样化的一个缩影。这里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是我省林业重点县、全国油松之乡。有森林220万亩、天然牧坡120万亩、连片草场72万亩,森林覆盖率接近60%。在2549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有3个国家级保护区和1个省级保护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如同海绵一般,吸吮着天地精华,释放着浓度为1192个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尤其是鸟类资源丰富,许多珍稀的鸟儿可以在这里一睹其真容。
作为我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沁源宛若一个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三晋大地上。据不完全统计,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15种,其中鸟类16目16科164种,哺乳动物6目16科34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2目5科12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黑鹳、金雕、金钱豹、原麝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普通鵟、赤腹鹰、灰脸鵟鹰、游隼、红角鸮、北领角鸮、红腹锦鸡等27种。境内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良,森林景观类型多样,种子植物95科407属816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5种;被子植物93科404属811种,其中药用植物有653种,生物多样性特征非常突出。
近年来,沁源充分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利用生态资源禀赋,践行“两山理论”,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科普等“用绿”产业体系;通过大规模造林绿化,持续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全面推行林长制,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和保护活动,与国家林草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合作,在沁源设立两个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连续6年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佳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
天然厚礼,欣然护之。在沁源,从一山一水到一草一物,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瑰宝、生态链中的成员,也是这方水土守好生物多样性的最直接反映。从保护每一个动物的成长,到呵护每一株植物的生命,人们与之共同生活,没有刻意为之,意识与生俱来,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里的林林总总,大家都是这里的主人,在和谐安宁中一道守护着绿水青山的家园。
本报记者李家鸣
分享到:
10月17日上午,“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成员,来到位于黄河中游东岸畔黄土高原上的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探秘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永和县坐落在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奔腾而过。
黄河新闻网  10-18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