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非遗”和冬枣产业助力!看运城东开张村的小康生活……

  • 发布时间:08-22 19:53
  • 新闻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
  • 责任编辑:王婧

    #央媒看山西#

    8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直播特别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聚焦我省运城市东开张村。我们就通过央视的镜头,带您去看运城市东开张村如何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美丽乡村振兴之路,一起感受美丽乡村的迷人画卷。

    总台记者 赵颖洁: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山西永济的东开张村了,来到东开张村必须要看的就是土布制作工艺了。整个的土布制作工艺是非常的复杂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整个的土布制作工艺一共是有72道的工序,非常之多了。

    赵颖洁:我来体验一下,看看有没有进步。您再来教我一下。

    女:这个是摇。和这个要配合好。

    赵颖洁:左手要拿住这个刚才的棉絮条。

    女:拉,往出拉。

    赵颖洁:左手要往出拉,右手我们看到这个 我们要向右摇,所以两只手要一起配合,我们看到这个孩子还在这里体验我们整个过程。怎么样,你觉得?

    女:我觉得我非常喜欢体验这个,我也非常喜欢和这些奶奶们一块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夜幕降临,忙碌完白天的农活,这些村里的妇女们摇身一变成了织女。第一次看到从棉花到粗布的制作过程,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放眼望去,不少织女们已经是满头银发,年龄最小的织女也有50岁了,最大的94岁,说到纺织的手艺从哪学的,大家的回答出奇一致。

    山西省永济市东开张村村民 周雪样:从小就会啊。

    记者:谁教您的?

    山西省永济市东开张村村民 周雪样:妈妈嘛。

    山西省永济市东开张村村民 余兰兰:跟我妈学的,小小的年纪就纺棉花。

    山西省永济市东开张村村民 芦莲莲:织下布,染染给孩子们穿。

    东开张村位于山西南部,依靠黄河土地肥沃,早年间家家户户种植棉花,这也就使得村里的女子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纺织技术,自己织布做衣。随着经济发展,虽然不再自己做衣服了,但是这祖辈流传下来的老手艺却焕发了新青春。

    山西省永济市东开张村村民 许晁玲:我们的(村支部)书记给我们搞这个挺好的,闲下来在这边还能赚钱。

    山西省永济市东开张村村民 余兰兰:有个空闲时间到这里,你想做几个钟头就做几个钟头,说说笑笑,感觉心情舒畅。

    undefined

    织女们农闲时候聚在这里纺线织布,说笑间一个月也能收入2000元左右。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点钟,织女们陆续停下了手里的活,聚在一起唠唠嗑,然后各回各家,明天见。

    这段时间,东开张村很是热闹,村里种植的5000亩枣树陆续成熟了。老吴和媳妇骑着电动三轮去下地,老吴家里有20亩枣树,今天他雇了邻村十几个人帮他收枣。

    东开张村村民 吴文阁

    还有大棚 有冬枣有梨枣 20亩一年有个十万多块钱 十万多 十万都不算多的

    东开张村的枣不愁卖,外地货商早早就来收购,卖完枣,今年地里的大事算是告一段落了,吃饭完毕,夫妻俩可不闲着,老吴的媳妇去织布,老吴则赶着要去参加村里的集体活动——唱村歌。

    这首东开张村的村歌谱写于1996年,我们找到了当时负责填词的村民——温烜光。

    温烜光:反映它东开张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应该是这么走,跟群众经常唱着,给群众起个鼓舞作用。

    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下,东开张村的村歌诞生了,共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部分,近30年来,除了现在这个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进行了三次修改外,其余都没有变动,尤其是歌词中,关于将来的做法。

    温烜光:要赶先进,要学技术。要在科技上下功夫。

    图文制作:山西广电融媒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丨你的梦想是什么?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 + 制作的 " 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 " 系列短视频燃情上线。

现代快报  08-22 19:49


【走进乡村看小康】龙鼻村:产业兴 风景美 风尚新

初秋时节来乡宁县昌宁镇龙鼻村,最好的方式是骑行。蜿蜒的骑行步道色彩明艳,让人的心情也明快起来;道路两侧种植的苹果、葡萄即将成熟。

山西日报  08-20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