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麻田群众三大喜

  • 发布时间:07-19 11:45
  • 新闻来源:山西日报
  • 责任编辑:王婧

    环境优美、富有乡土特色的泽城村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 邢兰富摄

      7月的太行山,苍翠峻峭,位于太行怀抱的左权县麻田镇,生机盎然,丰收在望。大山作证,古老的麻田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勤劳的麻田人民正在奔向小康。

      麻田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前方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抗日首脑机关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5年之久。然而由于山高沟深,土地贫瘠,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群众,一直在与贫困作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让为人民共和国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得更好。”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扶贫工作队进驻麻田镇5个村进行帮扶,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发生。

    一喜

    老闫家的“太行民宿”开张啦

      今年“五一”,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发生了一件大事,一辈子忙活种地的村民闫青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而且还挣了不少钱,着实让大家羡慕。

      老闫家的小院子收拾得干净利索,新开张的2间民宿为中式风格,设计师帮着起名叫“青居”,总共投资了五六万元,村里补贴2万元。开张时恰逢小长假,省城来的游客住得非常满意,老闫忐忑的心当天就放下了一大半。

      泽城村红色文化得天独厚,绿色生态苍翠欲滴,又是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左权县和省政府办公厅扶贫工作队经过认真调研,认为泽城村应依靠先天优势,着力打造“粉墙黛瓦、庭院深深、置园造景”的地方特色民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要真能把旅游发展起来,乡亲们的生计就不用愁了。”驻村第一书记翟冠军激动地想。

      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泽城村开始对自愿报名的30户村民的房屋和院落进行勘察,首批选出10户提出改造策划和预算方案,又在10户中筛选2户作为样板示范户,老闫家就在其中。

      在市、县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个多月的装修施工,10户民宿装修完毕。“五一”假期,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老闫家为首的泽城村太行民宿陆续开放,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

      6月份以来,不只是老闫家,更多的村民也纷纷享受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实惠。初步预计,泽城村民宿旅游将带动60户、230人实现就业,人均增收2200余元,民宿旅游将成为泽城村脱贫奔小康的主要产业。

      为进一步激发泽城村旅游发展活力,今年年初,左权县又在泽城村投资230万元,建设集村史馆、展览厅、会议室、旅游接待中心四馆合一的泽城村愿景馆。

      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说:“结合太行山百里画廊总体规划,下一步,泽城村还要投资120万元在清漳河上建水上人家,开发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发展登山、玻璃栈道、农家乐、采摘园等文化休闲旅游产业。”

    二喜

    张飞飞的养猪合作社分红啦

      7月5日,左权县麻田镇柴城村村委会院子里,摆放着几张盖着红布的桌子,戏台上挂着“艳飞腾养猪合作社分红现场会”的横幅,围墙边上的树阴下,已有不少心急的村民提前到达现场。

      “乡亲们,咱们入股的艳飞腾养猪合作社今天分红啦!大家伙儿排好队,我叫到谁,谁就过来领自己的分红哈!”上午10时,驻村第一书记翟栋的话音刚落,村委会院子里掌声一片。

      “要不是驻村工作队替咱村拔穷根,要不是张飞飞带领大伙脱贫致富,这‘坐享其成’的好事咋能轮到咱!”手里拿着一沓“分红”的贫困户喜笑颜开。

      村民口中的张飞飞是艳飞腾养猪合作社负责人,柴城村人,2009年考入大专。2011年,父母相继因病去世,他的生活陷入困顿。当年年底,张飞飞拿着东拼西凑来的10万元钱,买来8头种猪成立了艳飞腾养猪合作社,开始创业养猪。

      没想到的是,养猪不仅改变了张飞飞的人生,也改变了柴城村30多户贫困群众的生活。

      创业并不容易。第一次为母猪接生,怕母猪和小猪仔出问题,张飞飞索性搬进猪棚和猪住在一起。养殖技术缺乏,他一边自学理论,一边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跟着同行去听专家讲课。能吃苦加上用心思,很快,张飞飞就成长为一名养殖业的行家里手。

      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合作社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规模如何扩大?生猪销售如何解决?2016年,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刘勇与张飞飞在发展产业带动扶贫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确定了“合作社+贫困户+大象集团”的经营模式,刘勇动员村里的34户贫困户带资入股,艳飞腾养猪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到了存栏1000头,年出栏2000头,年利润40万元。

      养猪合作社扩大规模,正是用钱之际,猪苗刚投放,还没收益就面临给老百姓分红。该借的都已经借遍,钱还是没有着落,为兑现对贫困户的承诺,张飞飞只好给丈母娘打电话求助,终于在约定的首个分红日期,为34户贫困户每户分红3000元。

      如今,艳飞腾养猪合作社已步入正轨,贫困户领到的分红款累计达20余万元。

      据省政府办公厅驻左权县麻田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郭宏伟介绍,2016年底,帮扶工作队就编写了《省政府办公厅帮扶左权县麻田镇7个贫困村产业发展三年规划(2017-2019年)》及年度推进计划,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解决合作社的资金问题、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问题。2018年底,办公厅帮扶的5个村(有2个村被调整)全部脱贫摘帽。2019年底,三年规划中已有90%以上的项目落地,做到了村村有产业支撑,户户至少有1个产业项目覆盖。

    三喜

    北艾铺的连翘成了“绿色银行”

      时值7月,正是麻田镇北艾铺村村民采摘连翘的时节,每天天不亮,40岁的王敬明夫妻就会上山:“手脚利索点,我俩一天能采七八十斤,一个多月下来,少说也有八九千元的收入。加上连翘果、叶等,仅连翘就可为我们家带来万元左右的收入。”

      几年前,王敬明一家因山里土地贫瘠、打工收入有限,加上孩子上学等原因陷入贫困。近年来,在党的帮扶政策的帮助下,他家通过种植连翘、核桃等逐渐摆脱了贫困,家中的危房也改造为新房,实现了脱贫致富。

      北艾铺村地处晋冀两省交界地带,是抗日名将左权将军殉难处十字岭所在地,全村有187户506人,其中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就有88户275人。

      由于地处太行山深处,北艾铺村具备连翘生长的自然条件,全村有野生连翘3000多亩。左权县也将具有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连翘产业,作为发展旱作农业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首选产业。

      近几年来,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北艾铺村的天然优势,充分利用省、市、县各项政策和扶贫资金,多方联系筹措树苗、化肥及其他相关生产生活物资,投资80余万元,带领村民开发荒山空地,人工种植连翘1800亩;去年,在驻村第一书记张达世和工作队员的带领下,村集体还投资48万元,组织贫困户上山修剪了1000多亩野生连翘,经过除杂草、加强管理,连翘的结果率大概能提高40%。同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定期为村民进行现场技能培训,讲解连翘种植和防护知识。村里投资10万元建设了中药材烘干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办法,对连翘进行深加工,提升了连翘的产值。

      北艾铺村党支部书记康志明开心地说:“现在,北艾铺村连翘生长面积已近8000亩,全村每年通过卖连翘获得的收入在65万元以上,平均每户收益近3500元,实现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

      连翘遍地栽,黄花满山开。据了解,连翘一般3年挂果,5年进入盛产期,只要加强管理,可连续结果数十年。张达世介绍,下一步,北艾铺还将在“连翘花”上求突破,结合太行山百里画廊总体规划,开展生态观光旅游、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和特色农产品采摘旅游,把连翘建成北艾铺村民们的“绿色银行”。

    短评

      如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麻田的经验在于“授人以渔”,将脱贫攻坚的重点放在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帮助老百姓培育和发展致富产业上,从而成功实现了扶贫与扶志同行、民生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脱贫致富与奔小康有效衔接。

      一指妙招,满盘活。家家有产业,户户全覆盖,激发出了蕴藏在群众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越来越强劲的脱贫致富能量,扶贫兼扶志,不但“两不愁、三保障”等民生问题迎刃而解,老区群众脱贫的同时,也为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白续宏 裴云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数字经济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线消费、智能配送等新兴产业展现出成长潜力;直播带货、无接触服务等新式营销频闪亮点;远程医疗、云上办公等数字经济应运而生……

山西日报  07-19 11:45


定襄:推动乡村清洁供暖 发展移动集中供热​

2020年07月17日忻州新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报道:定襄:推动乡村清洁供暖 发展移动集中供热​

忻州广播电视网  07-18 11:19